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

韓學者: 兩岸簽ECFA 韓國憂心


工商時報【記者譚淑珍/台北報導】

兩岸ECFA,令韓國大為驚嚇!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池晚洙7日指出,在兩岸簽定ECFA後,「時間就已經不在韓國這邊了」,明年韓中自貿協定(FTA)若沒有更進一步的進展,韓國企業與政府都憂心中國市場將被台灣搶先佔一步。

國際經濟合作協會與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昨天在台北舉行「台韓經濟聯席會議」,池晚洙在會中就「ECFA後,台韓經濟合作」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時,做了上述表示。

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,是韓國重要的智庫之一,池晚洙主要研究領域為與中國相關的經濟。

他說,台韓在經濟領域上的同質性高,在中國大陸市場更是競爭對手,也因此ECFA的簽訂,提升了台灣在中國大陸市場競爭力,但是對韓國卻是致命的衝擊。

他說,將從明年開始,也就是兩岸ECFA的協議進入後續的各項談判後,依據ECFA的協議,後續的協商內容既廣且深,等同實質的FTA,這對韓國的衝擊是很大的,因為當它實現時,沒人能預期會產生什麼樣的效益,「而這也是韓國企業與政府感到最害怕的,因為無法預期」。

無法預期令人憂心,是因為兩岸在簽定ECFA前,池晚洙說,韓國企業界與政府也都「很害怕」,當早收清單出來後,發現539項目中,有17.9%也是韓國出口到中國大陸的產品,衝擊可以說「相當重」。

然而,經過仔細計算,將加工貿易、市場分佈以及產品差異性後,池晚洙說,其實對韓國真正有衝擊的產業項目只有7.3%。但是,ECFA的早收清單,只是開始,不是結束,從中長期來看,兩岸在ECFA的後續談判,對韓國的衝擊才是令人憂懼的,憂懼來自無法預期。

在後續談判無法預期之下,池晚洙說,韓國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從2007年高峰期50億美元,在2010年時遽然大幅下降為20億美元,相對的台灣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是大幅度的成長。

關於台韓在中國大陸投資的一消一長的情形,他憂心的說,實質的投資對未來的出口與市場,是有相對關聯性的,韓國有近50%產品是出口到中國大陸的,「再這樣下去,台灣在中國大陸會有了很大的出口與市場基地」。

在此同時,池晚洙說,韓國也密切關注透過兩岸ECFA、以及中港CEPA,還有東協諸國與中國的FTA所建架出的「Greater China(大中華經濟圈)」的可能發展情勢。

在Greater China中,池晚洙認為,台灣的機會遠大的韓國,如果韓國沒有加入其中成為一員,這也是韓國非常擔心的地方,為此,韓國政府是積極的與中國大陸展開FTA的協商,並希望能在年底或明年初時展開官方的協商。

文章來源: 中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