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

《觀察筆記》回顧與前瞻


一颱已夠緊張了,何況雙颱又三颱?

風的威脅小,怕的就是豪雨,雨的沖刷,匯集成大水的衝擊,土石流產生復洪水氾濫,這是去年88傷痛景象。

記憶猶新的傷痛是深沉巨大到使人如驚弓之鳥!

不是颱風,落在88災區的雨多了點的日子,就已經便橋斷便路斷了,才200多毫米的雨量,若是颱風挾帶的豪雨呢?會形成怎樣的災害?

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。整個行政機制面對可能來臨災害之前的危機處理,如何落實、掌握資訊、迅速反應,88的掉以輕心,防災中心資訊疏漏,應變未及,是三颱威脅台灣時,中央與地方首應校正。

特別是公權力的發揮,應用在土石流地區以及河川沿岸的居民撤離,必須第一優先,必須堅持。

回過頭看,災區至今猶然走在重建路上,若果不幸颱風進入,創傷是否加劇?仍施做中的工程是否付諸流水?一切的重建是否再重建一次?

重建遲緩肇因於政府發包作業繁瑣,使得豪雨來時為了一而再再而三的便橋路修建浪費巨額公帑,有必要嗎?

已週年過了,重建若完成,此際或不需大費周章大動員大傷腦筋大憂心。

災區居民聞颱色變,聞豪雨而逃。老天的,歸諸命運,人為的,孰令致之?(記者黃明裕)

文章來源: 自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